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大智若魚 Big Fish (2003)


導演: Tim Burton提姆波頓
編劇: Daniel Wallace (novel)、John August (screenplay)
攝影:Philippe Rousselot

2003年阿~
原來是還算蠻新的片,因為我想看這部片已經很久很久了,
每次去百事達都刻意不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也許我在等著更好的觀賞機會,我常常這樣,
結果最後的下場就是過了好久好久還是沒看~

今天終於租來看,
恩~是蠻好看的一部片
色彩飽和,光影、特效運用自如,充滿幻想復古色彩的片子
很有趣的故事,也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喜歡
當中包含許多寓意,
不過今天的我,並不想去分析那些東西...
那些東西,就留給從這部片獲得更多感動的人去回味吧~

第一次來早了,
第二次卻來晚了,
這令我想到我小時候做的那個夢,
相隔好長一段時間,
以我自己的身分,連續兩次回到同一個村莊,
並且遇見我自己,只是第二次人事已非...
阿.....現在會有機會再做一次嗎....
如果真的再夢到一次,我真的會嚇死

我其實是一條魚
一百年前來到這裡跟你們相見
一百年後我要走了
讓我們在流水的另一端再會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0319061/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禁入墳場Pet Sematary(1989)

導演:Mary Lambert
編劇: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IMDB這部片評價還有6.1顆星,但我覺得他連四顆星都不到,衝著史蒂芬金的編劇,又跟小孩有些關係,感覺就很好看,而且一篇三區DVD才79元,就買了~

不過......還真是難看~雖然我看到導演是辣手美眉的導演時就已經有這種預感了,全片故事有點鬆散,最驚悚的地方我覺得反而是小男孩被車撞那段,這是個很重要的地方對我來說,這樣一個比較寫實的意外片段(跟電影中其他地方比),反而比那些刻意耍驚悚的段落要產生更大刺激的心理作用,我想這應該是一種已知的意外所造成的預期恐懼,但是那樣的已知必須讓觀眾在意外發生前三秒~五秒才能知道,前面多少可以鋪個小浮筆,或帶到一點相關畫面,像片中的卡車司機,但是絕不能大到讓觀眾一看就能猜到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那樣驚險度便大減,要讓觀眾在意外的實際發生點約前幾秒,一起成為意味的目擊者,再加上完美的剪接,和合適的意外表現手法(好比被車撞得血肉模糊、被鋼筋壓扁、從高處直接摔落地面等等),這樣就會真的像現實生活中目睹意外現場一樣,剎那間發生且來不及反應,並在心裡造成震撼,恩,我學起來了。

電影最後一幕媽媽死而復生,眼睛凹一個大洞還一直流汁液真是夠噁,不知怎麼做的,我也想學~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098084/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魂斷藍橋 Waterloo Bridge (1940)

導演:Mervyn LeRoy
演員:費雯麗 Vivien Leigh
   Virginia Field(Kitty)

如同美好的一年裡面說的,魂斷藍橋、魂斷威尼斯、魂斷巴黎.........等等等等等,都是看名字就知道結局,但我還是聽名字就想看,就是要看他們是怎麼死的~

魂斷藍橋的劇情,其實有點像通俗劇,不過場景移到浪漫的外國,對話轉成英文,就變得好像不太一樣~整部片大體上來說還不錯,主要就是攝影表現得挺好的,且費雯麗的演技很到位,稍微一點點情緒的變動都給她演了出來,真是厲害!!

費雯麗真是個神奇的演員,她應該算著名的經典美女影星之一,不過她在慾望街車裡那副又老又醜的模樣,讓我不禁認為,其實她也沒有那麼漂亮,而且她的五官尤其是眉毛是比較偏特別型的,但是這部片裡,她還真的是很美,年輕跟老怎麼能差這麼多?

電影中費雯麗和好友Kitty的友情真令人動容~這部電影還有更早的1931年版本,不知道是什麼樣子,我在想電影中的華爾滋(也就是蘇格蘭民謠,也就是台灣的驪歌)是因為這部電影才傳到世界各地的嗎?日本人也有翻唱較瑩之光,看完片真的部能隔太久寫心得,想寫的都要忘光了...........

日正當中 High Noon (1952)

導演:Fred Zinnemann
編劇:Carl Foreman
演員:賈利古柏Gary Cooper

好無奈的一部片,這部電影的特殊之處,是電影時間等同於現實時間,但我沒有特別去計算。
我對西部片的印象就是:給男人看的片、我大概不會喜歡、打打殺殺、甜美的勝利果實,不過經典會被列為經典不是沒有原因,至少這部片就不是這樣,片中盡是顯現人心黑暗面阿~隨著時間越來越接近中午,我也忍不住跟著緊張起來,結局贏是贏了,不過.......一點也沒有歡樂的感覺............唉~

2008年1月31日 星期四

案上風雲 On the Waterfront (1954)

導演:Elia Kazan 伊利卡山
編劇:Budd Schulberg
演員: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好好看的一部片,一開始就好看,同樣一個導演,慾望街車和岸上風雲,比起來我喜歡岸上風雲太多了。
這部電影我會想在大螢幕再看一便。

我知道馬龍白蘭度有演教父,不過我很白痴忘記他就是演老教父那個角色,看這部片時,我還一直想馬龍白蘭度是教父裡的誰?當我突然一個閃電打進腦裡:啊!!!他就是演教父的角色!!!
對............就是他.........(好白痴的思緒),我才整個嚇到,因為眼前電視機裡的白蘭度..........好年輕阿~~一時無法把兩個印象接上,年輕時的馬龍白蘭度真的是又帥又痞,看起來很壞,渾身散發著男性費洛蒙,慾望街車裡面更明顯(我覺得體保生好像都容易有這種傾向?)就是跟那些專演紳士型帥哥的演員不一樣,那些演員今日看來不見得合女人味口,馬龍白蘭度倒是很符合每個時代的需求~大家都愛壞男人~(至少有一半是,外表不是骨子裡也是)看到他就想到詹姆斯狄恩,難怪詹姆斯會被說和馬龍很像(馬龍?)

至於電影,看的時候真的很吵,媽媽一直在旁邊講電話,好片都要變成普通片,我只想罵髒話,電影氣氛好棒,我需要研究一下,希望能在電影院再看一次。

今天最令我驚訝的事,就是馬龍白蘭度和麥可傑克森竟然是好朋友!!????
太不搭了..............還有家裡那片櫻花戀的男主角也是馬龍白蘭度!?? 看來該看一下~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047296/

雨緣 The Rain Maker (1956)

導演:Joseph Anthony
演員:凱薩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
Burt Lancaster (史塔巴)


久仰凱薩琳赫本的大名,今天才第一次知道,那就是凱薩琳赫本


凱薩琳飾演一個老被批評相貌不佳,渴望愛情,擔心自己會成為老處女的女孩(即使如此她依然很坦率,我就做不到~),她的家人一直要幫她找結婚對象卻始終不順利,後半段的戲我一直覺得好暗(雖然是晚上),一直到閃電打下來,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要那麼暗了~結局皆大歡喜,一種老式的和煦的浪漫,使人忍不住也要跟著一起感到開心!

不過,在愛情電影中,這種陷入兩難的結局倒是挺有趣的~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049653/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導演:George Cukor
演員: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雷克斯哈里森 Rex Harrison(語言教授)
名過其實的一部片,當然,我知道對很多人來說,真善美可能也是如此,可是對我來說,相隔一年的真善美實在要比這部片出色非常多,窈窕淑女比起真善美真是差勁不少,光是歌曲的動聽度就已呈現0分比10分的差距。

這部片的經典之處,大概只在於奧黛麗赫本的演技,和片中上流社會的超華麗穿著,那是我覺得本片唯一值得一看之處,因為先看過羅馬假期和第凡內早餐,所以奧黛麗赫本登場時,我差點認不出那是她,恩,很棒的驚喜!

賽馬一場戲的服裝非常好看,誇張的很正點,如果現在也能時常穿這樣在街上跑,那生活一定很美好!多層次的合聲和奇特的旋律反而是整部電影中歌曲最讓我覺得不錯的,宮廷那場戲也是很賞心悅目。
這部電影附加的另一項功能,就是他是很好的"染髮選色指南片",除了較誇張的顏色外,裡面充斥著各種髮色:橘、紅、棕、金,由深到淺,由暗到亮,是很好的染色參考電影~

至於缺點,那可真是多得說不完,我一直以為歌舞、音樂類型的片多少有點做作是說得過去的,當然傑出的片總是會將歌曲安插在非常適當的片段,十首有八首既融合劇情、出現得也恰到好處,好比真善美、好比萬花嬉春,而這部電影從第一首女主角唱得歌就顯得過於做作,後面很多首也都是,已經是六零年代的片了,歌曲的表現手法卻俗不可耐,最重要的是沒幾首好聽的!!劇情過於冗長,我還真的很少會這樣說一部片,歌已經不怎麼動聽了,一堆小配角也可以唱個好幾首,語言教授的某幾首曲子更是根本無旋律可言,奧黛麗赫本從學不會正確發音到突然學會那段,真是可以名列影史最做作的一場戲,奧黛麗的學習成長,她和教授兩人的感情變化,老實說在劇情上是一點也無法感受到,只有在唱歌的時候才用歌詞交代出來,導演除了賽馬那場戲表現的不錯外,其他皆平庸無奇,真善美也是近三個小時的片,我可以融入劇情的把他看完,窈窕淑女我只希望他快點結束!!!

好長好無趣的片哪~~~令我多次想快轉的一部電影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058385/